
立冬时节,寒意逐渐加重。11月7日,记者走进沧州热力有限公司热网调度中心,只见一块覆盖整面墙壁的智慧大屏格外醒目,沧州智慧热力管理平台正高效运行。屏幕上,不同颜色的线条交织成供热管网地图,沧州中心城区565座换热站的一次管网水温、阀门开度、计划热量等参数不断变换。
“眼下正是供暖前的关键准备阶段,我们正在进行一次管网带压带温调试。”该公司热网调度员曹旭从管理平台上调出运行图介绍,现在只需轻点鼠标,就能完成对整个供热管网的精准控制。
曹旭介绍,去年投运的沧州智慧热力管理平台,如同“会思考”的供热智慧大脑,通过融合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构建起“热源厂—一次管网—换热站—二次管网—用户”的全过程智慧化管理闭环。
目前,沧州智慧热力管理平台已接入中心城区2座热源厂、565座换热站、3973公里管网,服务面积达3620万平方米,惠及30万户居民。
“供热智慧大脑”是如何运行的呢?
“传统供热管网调控主要依靠人工,近端阀门开多大、远端流量补多少,全凭师傅们的经验和往年历史数据。”曹旭说,智慧热力管理平台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运行数据,结合天气变化与室温分布,自动调节近端阀门开度,引导热水“聪明”地流向需要的地方。
随后,曹旭将屏幕切换至负荷预测界面。“这是精准供暖的起点,也是平台重点打造的一个模块。”他解释道,该平台通过AI模型,结合海量历史运行数据,高精度模拟供热负荷随气温、湿度、风速等变化的动态响应,生成未来24小时的精细化、分时段的供热需求预测,自动生成次日全网供热计划,保障热量的平衡与合适的温度。
“去年寒潮期间,平台通过负荷预测系统,提前预测到极端天气影响,自动生成供热计划,及时调整参数,让居民家中室温保持在达标温度以上。”曹旭说。
当大屏幕切换至运河区天成·和悦名著小区的实时监测界面时,曹旭说,正式供暖后,这里会实时显示每栋楼的供水温度、回水温度、热能损耗等数据。若某栋楼回水温度低于标准值,系统会立即发出指令,调整对应管网流量,在保障末端供热品质的同时,大幅降低近端无效热能损耗。
来到天成·和悦名著东区换热站,记者看到机柜上的控制面板指示灯在有规律地闪烁着。该换热站负责人刘伟用手轻触“巡检签到”按钮,一条巡检记录自动生成。
“以前一个换热站至少需要两人轮班值守,现在全部实现无人值守,我们只需定期巡检,不但省人力,效率也提高了。”刘伟说,正式供暖后,这里的供热数据会实时传输到沧州智慧热力管理平台,平台对这里的供水流量、温度等参数进行远程调节,精准又高效。(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)
成都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