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岭南的微风掠过海岸与田垄,拥有“山-水-林-田-海”自然格局与岭南水乡文化底蕴的村庄,正迎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发展新节点。乡村居民渴望实现“留住乡愁与融入现代”的生活愿景,近海渔民对生产生活空间优化的诉求,国家重大战略平台发展定位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,均需科学规划破题。
为积极响应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相继出台《广州市南沙区村庄规划纲要》《广州市南沙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引(试行)》《广州市南沙区通则式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(试行)》《南沙区村庄规划局部调整工作指引(试行)》等文件,以“保护与发展并重”谋划乡村发展蓝图。
村庄规划,既是南沙乡村发展的系统性方案,也是守护乡土根脉、铺就城乡融合路径的法定支撑。

初识南沙村庄
南沙作为广州的涉农大区,全区共128个行政村,涉及万顷沙镇、黄阁镇、横沥镇、东涌镇、大岗镇、榄核镇6个镇,以及南沙街、港湾街2个街道,村庄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1%,是城市核心功能承载与战略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空间。
《广州市南沙区村庄规划纲要》在《广州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基础上,按照“宜农则农、宜建则建、宜整则整、宜改则改”的原则,将村庄划分为4种类型:
田园生态型:守护“城市后花园”与“生态绿肺”
核心特征:这些村庄如同南沙的“绿宝石”,坐落在城市集中建设区之外,拥有连片的原生农田、茂密的森林,生态环境十分优越。
发展导向:这里将是现代农业与田园风貌的核心展示区。规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,重在守护好一方水土,发展特色农业、生态旅游,让市民能在这里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。
示范建设型:打造城乡融合的“样板间”
核心特征:这类村庄同样是乡村区域,但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。
发展导向:它们将成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 “先行示范点”。规划将对其进行系统性优化,统筹考虑村庄布局、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,目标是打造出产业兴、环境美、文化活的标杆乡村,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
整治提升型:实现“旧貌换新颜”的品质升级
核心特征:这些村庄已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,建设较为密集,但尚未纳入整体重建计划。
发展导向:工作的重点是“绣花功夫”式的精细化提升。未来将着力于人居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补短板,如改善环卫、提升管网、增加公共空间等,让它们能更好地承接城市功能,实现与城市生活的无缝对接与品质融合。
重建改造型:迎来“凤凰涅槃”般的现代化新生
核心特征:这些村庄位于城镇内部,但建筑老旧、公共配套不足,已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。
发展导向:这类村庄将迎来最彻底的改变,通过 “城市更新”或“撤并搬迁”的方式,实现空间的优化重组。这不仅是旧房子的拆除与新楼宇的建设,更是一次全面的社区重建与产业升级,旨在为居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、功能现代的全新家园。
通过这四大类型的科学划分与精准施策,南沙的每一片土地、每一个村庄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,共同构成南沙未来城乡和谐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。

村庄规划是什么?
村庄规划是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唯一的法定详细规划,是村域内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、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、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、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。也就是说,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域用地的开发保护活动需严格遵循村庄规划。
新时期下,国家要求编制“多规合一”的实用性村庄规划,即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、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,实现土地利用规划、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,可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合并编制。


村庄规划编什么?
围绕 “必选、可选、有条件必选” 等内容,通过八大维度明确核心任务:
——定目标:挖掘潜力和优势,找出问题和短板。确定村庄发展重点和方向,制定村庄发展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、人居环境整治目标。
——谋发展:落实永久基本农田、生态保护红线、河道管理线等管控底线,结合土地综合整治,优化三生空间布局,塑造良田集中连片、村庄布局优化、产业集聚发展、生态健康优美的乡村格局。
——保需求:结合村民意愿与村庄发展水平,保障农民建房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及产业项目的近期用地。
——优设施:依据上位规划、现状评估与人口规模、服务半径,合理布局行政、教育、文体、医疗、交通、市政、商业等配套设施。
——蕴乡愁:保护乡村历史文化资源,引导乡村格局、公共空间、农房风貌塑造,留存 “乡愁” 与岭南特色。
——望未来:借鉴浙江 “未来乡村” 经验,融入 “宜居、创新、智慧、绿色、人文、韧性” 理念,应用前沿技术重塑乡村场景。
——重安全:分析灾害隐患,划定风险控制线并标识灾害安全防护范围,明确农房安全管理与灾害 “防、治、避、救” 措施。
——定实施:结合村民迫切需求和村庄发展水平,明确近期急需推进的各类项目在哪里建、建多大、谁负责建和怎么建等问题。

村庄规划怎么编?
科学的规划编制需依托差异化路径与标准化流程。
两类差异化编制路径
重新编制类:适用于有较多开发建设、修复整治需求的村庄,如需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古村落。
通则管理类:针对近期开发建设需求小或条件有限的村庄,简化规划成果,采用通则实施管理,避免“一刀切”管理。
六步标准化编制流程
村庄规划由镇(街)组织编制,报区政府审批。
准备工作:开展现状调查、需求摸查、基础资料搜集和问题研究,对现行规划开展实施评估,衔接上位及相关规划。
规划编制:结合现状评估与上位规划,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差异化管理需要,充分吸纳村民合理意见、建议和诉求,合理确定村庄规划内容和深度,组织编制形成规划成果,同步形成村庄规划成果数据库。
公众参与和规划审查:按程序征求村民意见后确定规划方案,由区规自部门会同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、专家、利益相关人进行技术论证。组织村内公示30日,提交村民委员会审议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。
规划报批:镇人民政府报区人民政府审批,附村民委员会审议意见、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以及公示情况说明。
规划公告:村庄规划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,镇人民政府向村民委员会提供全套规划成果,并通过“上墙、上网”等多种方式长期公布村庄规划成果图,供村民查阅。
成果备案:村庄规划批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,区规自部门指导镇人民政府将规划成果根据相关规定逐级汇交备案。
村庄规划既是守护南沙乡土根脉的法定保障,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蓝图。未来,更多村庄将建成“承载乡愁、设施完善、富有活力”的美丽乡村,俯瞰南沙山海田畴,不仅能看到岭南文化的传承脉络,更能见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成效,为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“南沙力量”。
政策链接:
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送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规划用地系列指引的函
编者按:
2025年3月,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《广州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 年)》。南沙“总规微课堂”系列科普栏目告别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图纸,化繁为简,通过聚焦公众关心的热点,深度解读15个总规“关键词”,让你轻松读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。
撰文:余妍玲
供稿: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
成都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